每天菜品七八种 每餐消费五六元
千喜集团用心做好员工“吃”文章
□记者 王朱敏 通讯员 曾建卫
俗话说得好,民以食为天。为让员工吃得饱、吃得好,千喜集团不断在员工食堂“下功夫”,每年投入20余万元用于食堂建设和日常开支,不仅保障饭菜的安全,还经常更换菜的品种和口味,员工只需4到6元,就可以吃到美味健康的饭菜,公司食堂也因此得到了员工们的一致好评。
员工排队就餐
领导帮忙打菜
“听说中午有红烧肉,哎呀食堂的红烧肉可好吃了,一会要让打菜阿姨给我多打点。”“我比较喜欢吃腊肠炒蛋。”“韭菜炒蛋也不错啊。”9日中午,记者来到千喜集团员工食堂时,来就餐的员工已经排起了长队,还有不少员工成群结伴地走进食堂,讨论着中午食堂的菜色。
“我嘴比较挑,不好吃的饭菜坚决不吃。以前读书的时候,学校的食堂不怎么好吃,我就经常和同学去外面吃。想不到工作了,公司的食堂还是很可以的。”千喜集团策划部员工韦伟大学毕业不久,对公司食堂的饭菜表示满意。
“现在越来越多的员工愿意到公司食堂就餐,这还要得益于公司在‘吃’上面下功夫,不仅要让员工吃得安全,还要吃得健康、吃得满意。”公司人事部经理徐君不仅负责公司的人事管理工作,还在食堂当起了帮工,每天中午都可以在食堂看见她为员工打菜的身影。
“中午闲着也是闲着,不如为员工做点实实在在的事。”徐君说,食堂中午的时候会很忙,打菜阿姨经常忙不过来,不少排队就餐的员工也只能干着急,“公司的员工只要有空,都可以到食堂帮忙,经常和我一起来的还有公司行政部的经理胡春景和一些办公室文员,偶尔还能碰见公司副总来帮忙。”
把住饭菜安全关
合理搭配健康菜
“员工‘吃’的问题看似简单,但 ‘吃’什么,怎么‘吃’,都是问题,要解决这些问题其实并不容易。”公司食堂厨师长陈水平说,食材的选择就是一个大难题,“菜既不能太贵,又不能不新鲜,还要保证安全。”
为买到新鲜实惠的食材,每天凌晨4时,陈水平都要到农贸市场挑选各种食材。“公司食堂的采纳是我负责,其实买菜也是一项技术活,不仅要学会看,还要学会比。”陈水平说,几年下来,他已经练就了“火眼金睛”,买菜也开始变得“斤斤计较”,对各种食材都要货比三家、择优选购,一定要价格低、质量好、足斤足两的食材,绝不采购变质、超过保质期的食品,坚决为公司把住员工饭菜“入口”的安全关。
陈水平采购回食材后,公司后勤人员殷素芬还要将他采买回来的食材逐样过秤清点,核对发票。“每天早上5点多,我就在食堂等陈水平了,他买菜的功夫就跟他的名字一样,很有水平。”殷素芬说,陈水平买的菜不仅量足,还都很新鲜。
“不仅要让员工吃得安全,也要确保员工吃得健康。”徐君说,公司为了满足员工对饭菜品质的更高要求,始终坚持用高品质的调和油做菜,在每天的菜品搭配、口感、色调等方面都力求做得更好,经常更新菜的品种,做到菜肴常变常新,使员工吃得满意,“每天基本都有七八种菜,要是员工有想吃的菜,也可以向食堂反映。”
公司每年投入20万
员工每餐只要五六元
此外,千喜集团每年都投入20余万元用于员工食堂建设和日常开支,员工只需承担饭菜的部分成本费。
“我在千喜工作了十多年了,一直都是在食堂吃的饭。”千喜集团特种车事业部员工徐向军说,在食堂平均每餐的消费在4到6元左右,远比在小餐馆吃个快餐来的安全实惠。
“一个公司食堂的好坏,可能影响到员工投入工作的积极性和对企业的归属感,也可能对生产效益产生更直接的影响,所以我们力争为员工做到最好。”徐君说。
现在,员工们吃得满意了,千喜集团又开始积极倡导员工开展“光盘”行动,杜绝食物浪费,逐渐形成了“人人关心成本,人人节约成本”、尊重食堂劳动成果、节约粮食和水电的良好氛围。